2018年6月27日晚七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丁见民教授在历史学院101报告厅作了题为《疾病,医疗与卫生——美国疾病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术讲座。此次演讲是武汉大学暑期学校“美国种族政治史”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由历史学院副院长谢国荣教授主持,研习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丁教授将美国疾病史的研究区分为“内史”和“外史”两种类型。内史即医学界的医生与医史学家对各种疾病的研究,重视疾病病理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外史则是医学界之外的学者对疾病进行的研究,主要关注疾病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以及疾病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随着20世纪50-60年代“新史学”的兴起,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等各领域学者开始关注美国疾病史,有关疾病史的研究逐渐由内史向外史转型。
紧接着,丁教授以土著印第安部落为主体,详细分析了“美国疾病史”的发展现状。丁教授认为,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在历史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传染病导致患病与死亡,急性传染病对长期与外部隔绝的美洲土著而言是灾难性的;其次,疾病造成的人口锐减导致政治体制无法正常稳定地运转,印第安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其他部落进行重组;最后,疾病对社会文化造成重要影响。在外来疾病的冲击下,土著居民相应地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一方面采取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应对传染病,另一方面还将欧洲引入的关于疾病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到印第安人的文化谱系中,将隔离、疫苗接种等外来治疗方法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内化成新的土著医疗与文化体系。
最后,丁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学界对疾病史研究的情况,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展望。丁教授认为,美国疾病史研究在中国世界史研究领域起步晚,成果分散,尽管一些译介国外环境史和医疗史的作品,以及少量关于“世界疾病史”和“美洲疾病史”的学术论文已经问世,但就历史研究而言,这一领域依然属于“漏网之鱼”。从长远来看,疾病史一方面可以与传统史学相结合,用新的角度看待政治、军事和经济史,另一方面也应当进行社会与文化的转向,开辟种族、阶级与性别等方面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