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经典学术期刊《人类学》(L’anthropologie,SSCI收录)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临沧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联合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题为《中国西南地区硝洞遗址的异乎寻常的大型和平文化石器工具》(Extraordinary large Hoabinhian tools from Xiaodong rockshelter, southwest China)(下文称《大型石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周玉端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杨青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郑洪波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英华教授、临沧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邱开卫等为论文共同作者。
图1 论文首页
和平文化是东南亚大陆及周边地区晚更新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代表性石器文化传统,是现代人适应热带雨林环境下产生的特色遗存,也是东南亚史前考古研究的核心前沿课题之一。云南沧源硝洞遗址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和平文化遗址,同时也是目前所知亚洲年代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为讨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现代人群的迁移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和平文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苏门答腊式石器”标准化石的层面,对其石器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独特性和工具种类的多样性缺少详细的技术学分析,阻碍了对和平文化现代人人群“行为现代性”的认识。《大型石器》报道了云南沧源硝洞遗址地表采集的近40件异乎寻常的大型、重型石器工具,并对石制品的年代背景、文化属性、生产方式和技术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展示,对其存在的科学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年代分析显示,该组石器工具的年代范围应该为距今约2.4-1万年前。技术类型分析表明,这些大型石器的种类包括单面修型的各类工具,如单面加工的砍砸器、周缘单面修型的工具、汇聚刃工具、多刃口工具、手镐等,还有个别两面打制的“手斧”两面器、局部两面加工的砍砸器或石核、劈裂的大型砾石毛坯及相关工具等。技术分析肯定了这些大型石器的人工性和工具性,同时也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比如工具的使用方式与作用对象,工具可能具有的非实用性或现代人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等。不管是否具有实用性,这些工具的生产都可以表明和平文化人群具有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大型石器的打制实验也表明,这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尺寸石器生产的行为,它是打制者从原料选择阶段就有意开展的独特行为。同时,硝洞的大型石器类别不见于东南亚和平文化遗址,这再次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和平文化人群的石器打制策略和技术思想是极为多样且复杂的,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揭示和解读,进而丰富我们对和平文化人群复杂行为的认识,避免仅凭原料就将其归入“简单”、“粗糙”、“原始”之列。
图2 硝洞遗址和平文化巨型石器工具(上)与普通尺寸石器工具(下)的对比
图3 硝洞遗址巨型石器的技术分析和技术-功能学分析图
近年来,本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方法,对华南、东南亚晚更新晚期现代人及其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肯定。后续将继续围绕相关课题,深入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为进一步掌握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奠定基础。
论文在线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nthro.2024.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