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第九届中国史研习营第七场专题讲座在历史学院第二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杨振红教授作题为“出土简牍与战国秦汉三国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刘国胜教授主持,研习营特邀嘉宾、全体营员参与了本场讲座,相关专业研究生旁听学习。
杨老师从以往中国早期史研究最大的困境是材料少说起,引用王国维先生“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之感叹指出出土简帛对于战国秦汉三国史研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作用。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杨老师系统介绍了西北汉简、战国楚简、秦汉简、三国吴简的发现、发掘出土及整理情况,并依次介绍了公私文书、典籍、数学书、医药类、日书、祭祀占卜类六种简牍的内容及史料价值。2007年12月入藏的岳麓秦简也主要包含六种文献。她认为,其中的《质日》是南郡一名官吏三年的日程备忘录;《为吏治官及黔首》是官吏守则;《占梦书》是占卜类文献;《数》是官吏实用数学手册;奏谳书是包含十六则案例的公文书;律、令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以“里耶秦简更名方8-461”为例,杨老师示范了此类简牍对于秦统一措施研究的空间与可能。比如,可根据字形考察篆隶转变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后书体的变化等。
杨老师尤其强调法律文书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她系统介绍了岳麓秦简法律简的形式与内容,并认为可以推进细节方面的研究。她指出,岳麓秦简法律方面的整简共1545枚,占全部整简的74%多,是岳麓秦简的主体。其数量约分别是睡虎地秦简、张家山247号、336号汉墓竹简法律简的2.05至3.72倍,是目前所出秦及汉初简牍中法律简数量最多的。岳麓秦简法律简从内容方面可大分为奏谳书、律、令三类。就奏谳书(《为狱等状四种》)而言,整理者整理出15个案例,但案例八“譊、妘刑杀人等案”似为两个案子,因此,这部分简应涉及到16个案例。
秦朝奠定了其后两千年帝制国家的基础,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20世纪以来,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等秦简牍资料的发现极大地弥补了秦史研究材料匮乏的缺憾。岳麓秦简全方位展示了中国重大转折时期——秦统一的历史。第一,在秦国家的制度建设方面,杨老师以“券书”制度为例展开讲解。她讲到,秦的户籍制度始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8),秦王政十六年才令男子登记年龄(公元前231),但关于婚姻登记制度始于何时,却无从知晓。岳麓秦简中就发现了两条令可以探究相关话题。再比如,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三月辛丑日(五日)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券书”的法令,其中包括但应不限于如下内容:一,“相贷资缗”即借贷钱财必须由吏主持订立券书。二,“娶妇嫁女”必须订立券书,亦即建立正式的婚姻缔结制度,只有立券书的婚姻才能得到国家的承认和保护等。第二,在秦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方面,杨老师从“‘从人’与秦对故诸侯国反抗势力的追剿、镇压”“新地、新地吏、新黔首”“‘故塞’‘故徼’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例证。第三,在秦郡县制的展开方面,杨老师以秦郡与“中县道”为例进行论述。杨老师指出,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其后两千年帝制奠定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岳麓秦简就提供了更丰富的秦郡数据,也为研究秦时“中县”的概念内涵、来源、地域范畴及与秦关的设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第四,在研究秦始皇“理想国”之理论来源方面,杨老师指出,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自秦孝公以来,秦历代君主都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全面推行法家政治,秦始皇亦不例外。但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简牍材料的发现,学界的认识有所转变。以二十六年十二月戊寅令为切入点,结合秦始皇刻石铭文等材料,她论证并指出,秦始皇的“理想国”并非是法家设计、构想的,而是自夏商周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宇宙观、古史观、国家观、道德观长期融通后形成的,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儒家的大一统天子理论。这一理论以天为盖、地为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为基础,天帝为宇宙的主宰,天子为天帝在地上、人间的代言人。只有统一天下,才能成为天子,才能达到理想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包括礼义教化的完美无暇。秦始皇统一后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都可以溯源到这套理论。
最后,以清华简《繋年》第三章周初历史记载为例,杨老师表示,新出简牍给历史学也带来了挑战;同时,她认为,简帛学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讲座结束后,刘国胜教授为本次讲座做总结。营员们就简牍释读、新地吏的任用与秦王朝灭亡、文本的互通性等话题与杨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