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在岗教师 > 中国史 > 中国专门史 > 教授 > 正文
杨华
作者: 来源:历史学院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1-12-28

职称:教授(二级)

所属二级学科:专门史(中国文化史)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史)、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国文化史

━━━━━━━━━━━━━━━━━━━━━━━━━━━━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年9月——1994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中国古代史)、博士(先秦史)。

1994年7月——现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7月——2000年6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9年7月——2009年8月,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2016年9月——2016年10月,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2007年9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2017年5月——现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2012年1月——现在,武汉市政协委员,兼文化文史和学习专委会副主任。

━━━━━━━━━━━━━━━━━━━━━━━━━━━━━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人文论丛》副主编、《中国经学》编委

━━━━━━━━━━━━━━━━━━━━━━━━━━━━━

承担课程

中国通史(先秦秦汉部分)、中国文化史、《史记》导读、中国文化史典籍导读、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国史研究前沿(主持)

━━━━━━━━━━━━━━━━━━━━━━━━━━━━━

主持科研项目

1、“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8年。

2、“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05JJD77001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5年。

3、 “中国古代丧祭礼制研究”(NCET-07-064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课题,2007年。

4、 “《仪礼集释》校点”,“儒藏”项目(10JFRZY03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2010年。

5、 “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09BZS006),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9年。

6、 “楚国礼仪制度研究”(2011LW001),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2011年。

7、“关于新形势下大中小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13JF010),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委托项目,2013年。

8、“民间日用类书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15JJDZONGHE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15年。

9、“长江文明研究”,武汉市政协委托项目,2018年。

10、“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基本情况梳理”,中宣部法规研究室委托项目,2021年。

11、“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历史研究院委托项目,2021年。

━━━━━━━━━━━━━━━━━━━━━━━━━━━━━

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作

1、《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7年。

3、《古礼新研》,商务印书馆,2012年。

4、《古礼再研》,商务印书馆,2021年。

5、《楚国礼仪制度研究》(主撰),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017年;台湾昌明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

6、《中国文化史》(合著,2/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7、2019年,“十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中国礼学研究概览》(主撰),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

8、“礼学新论”丛书(10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2024年。

9、《传统中国岳镇海渎研究》(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年。

10、《仪礼集释》(合作整理,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2024年。

(二)其他著作

11、《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合著,2/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中国财政通史·先秦卷》(合著,1/2),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13、《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合著,2/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14、《中华传统美德读本》(合编,1/2),武汉出版社,2014年。

15、《20世纪思想家论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16、《湖北通史·秦汉卷》(合著,1/2),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7、《长江文明研究》(主编),长江出版社,2020年。

18、《经国序民: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合编,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三)代表论文(共130余篇)

1、《秦汉帝国的神权统一:出土简帛与<封禅书><郊祀志>的对比考察》,《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

2、《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4期。

3、《先秦血祭礼仪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4、《孟子与齐燕战争:兼论〈孟子〉相关篇章的文本编年》,《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5、《襚·赗·遣——简牍所见楚地助丧礼仪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1期。

6、《“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5年第1期。

7、《The Chen Zhang Fanghu》(与Mattos, Gilbert L合作),Orientations32卷第2期,2001年2月。

8、《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6年第4期。

9、《出土简牍所见“祭祀”与“祷祠”》,《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8年第4期。

10、《中国古代的家礼撰作及其当代价值》,《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

11、《楚地丧祭礼制研究:以出土简帛为中心的讨论》,《文史哲》2010年第6期。

12、《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江汉论坛》2020年第1期。

13、《“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1期。

14、《<酬世锦囊>》与民间日用礼书》,《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4期。

15、《理雅各<礼记>翻译的局限:兼论经典外译问题》,《国际汉学》2020年第2期。

16、《礼仪制度与亚洲文明对话》,《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

17、《中国古代都邑建造之巫祝仪式》(韩文),韩国木简学会编《木简与文字》第20号,2018年。

18、《中国古墓为何随葬书籍》,《岭南学报》(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复刊第十辑《出土文献:语言、古史与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9、《〈尚书·牧誓〉篇新考》,《史学月刊》1996年第5期。

20、《踊辟礼综考》,《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先秦衅礼研究》,《江汉论坛》2003年第1期。

22、《出土日书与楚地的疾病占卜》,《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3、《楚礼庙制研究》,《楚文化论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24、《新蔡简所见祭祷礼仪二则》,《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二辑,湖北育出版社,2005年。

25、《楚简中的诸“司”及其经学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春之卷)。

26、《“谅阴不言”与君权更替》,《中国社会史评论》第六卷(2005年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27、《新蔡楚简祭祷礼仪杂疏(四则)》,《简帛》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8、《楚地水神研究》,《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

29、《新蔡祭祷简中的两个问题》,《简帛》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0、《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1、《楚简中的“上下”与“内外”——兼论楚人祭礼中的神灵分类问题》,《简帛》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2、《上博简<武王践阼>集释》,《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3、《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第25-28号简补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

34、《楚地山神研究》,《史林》2010年第5期。

35、《叶家山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江汉考古》2013年第4期。

36、《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点》,《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37、《楚人“夜祷”补说》,《简帛》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38、《包山简155号所见楚国丧葬制度》,《简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

39、《汉唐如何惩处“不孝”》,《光明日报》2016年3月7日。

40、《“大行”与“行器”: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湖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41、《僎的“复古”与乡饮酒礼流变》,《中国经学》2018年第1期(总第22期)。

42、《朱熹与宋代的乡饮酒礼变革:兼论礼典设计对地方官僚政治的回应》,《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43、《唯物史观与中国古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44、《礼仪之邦:概念、历史和机制》,《国际儒学》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2年第4期。

45、《简牍所见水神与禜祭》(合著,韩文),韩国《Journal of East-West Humanities》(《东西人文》),Vol. 16, 2021年8月。

46、Water Spirits of the Yangzi River and Imperial Power in Traditional China(《长江水神与中国古代王权》),Religions 2022, 13(5), 387; https://doi.org/10.3390/rel13050387 (registering DOI) - 22 Apr 2022。

47、Hatred and Revenge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Qin and Han (221 B.C.-220 A.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itual and Law(《秦汉时期的怨恨与复仇:儒法冲突与情感表达》),Emotions Across Cultures:Ancient China and Greece (《跨文化情感:古代中国与希腊》),edited by David Konstan,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2022, pp. 169-192.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784312-006.

48、Above and Below and Inside and Outside in Chu Bamboo Texts: With

Comment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irits and Numen in Sacrificial Rites by Chu People(《楚簡中的“上下”與“內外” — 兼論楚人祭禮中的神靈分類問題》) ,Bamboo and Silk 5 (2022) ,pp.177-211.

49、《中国文明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

50、《儒家学说与上古中国的山川祭祀》,《孔子研究》2023年第2期。

51、《<礼记>与日常生活史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4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23年第3期。

52、《如何研究和叙述中国礼学通史:从<中华礼制变迁史>谈起》(合著),《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23年第4期。

53、《酬世文献与中国传统礼制的“下移”》,《文史哲》202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24年第4期。

54、《楚墓的分厢与门窗设计:楚人来世灵魂观念的探讨》(合著,韩文),韩国《Journal of East-West Humanities》(《东西人文》)Vol.25,2024年8月。

━━━━━━━━━━━━━━━━━━━━━━━━━━━━━

荣誉和奖励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

3、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中国文化史》第2版(2/3),2021年。

4、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22年。

5、湖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世纪楚学》丛书之一),2015年。

6、湖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2015年。

7、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著作,《中国财政通史》从书之一),2017年。

8、武汉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一等奖,1999年。

9、武汉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中国文化史》(第2版,2/3),2021年。

━━━━━━━━━━━━━━━━━━━━━━━━━━━━━

联系方式

horace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