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辽宋金元史的继承与发展暨纪念李涵先生百岁诞辰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举行,40余位专家、师友、亲朋、学生齐聚学院与线上会议,共同纪念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辽宋金元史专家李涵先生的百年诞辰,回顾其治学育人、言传身教的成就,表达对李涵先生的缅怀与追思,并对辽宋金元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做出展望。
全天的会议分为四场,上、下午各两场。上午会议的前半场由武汉大学张星久教授主持。首先,会议以图文形式回顾了李涵先生的生平,呈现其家世背景、遭际迁转、治学岁月与学科建设的贡献。在怀念的氛围中,李涵先生的女儿、武汉大学石莹教授代为宣读了李先生生前友好、陈寅恪先生女公子陈美延的贺信,信中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李涵、石泉两位先生表达了怀念与感激。
其后,辽宋金史专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曾瑜回忆了和李涵先生的学术交往与上世纪大陆宋史研究的艰难发展历程,认为李先生的学术成果发人所未发,具有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强调李涵、石泉先生对史学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中华近代史学的先辈学者们身上的五四精神:坚持民主和科学、为祖国效力(《缅怀李涵石泉先生》一文由武汉大学陈曦教授代读)。辽宋金史专家、四川师大张邦炜教授的致辞《慈祥的老师,谦和的长者——纪念李涵教授百岁诞辰》(武汉大学赵治乐老师代读)以生动的细节与往事,深切怀念了李涵先生的文雅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出李涵先生是研究宋真宗刘皇后的第一人,李先生的研究往往小中见大、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成为后辈学者研究的沃土。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李华瑞教授代表中国宋史研究会,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和感谢(陈曦教授代读)。李华瑞教授谈到,李涵先生治学见解独到,细致深入,发人深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真正实践“大宋史”观念的极少数学人之一,后辈学人应不断攀援,提高宋史研究的水平。随后,宋史专家、华东师大黄纯艳教授追忆了自己在武汉大学求学时跟随李涵先生学习《辽金元史专题》课程的心路历程,对先生治学之严谨、备课之细致、育人之宽容慈爱等印象深刻;指出李涵先生首次撰文介绍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的学术思想,阐述对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考,提出“探讨活的国史、动的通史”的创见,给当时的宋史研究带来冲击。黄纯艳教授还表达了对武汉大学历史学科的祝愿,希望辽宋金元史研究薪火代传、永葆活力。
上午会议的后半场由鲁西奇教授主持,共有6位宋史、隋唐史、世界史领域的专家致辞。
宋史专家、四川大学王智勇教授回忆了当年在武汉大学受教于李涵先生的情形:李先生教导,“在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中,切忌孤证,不要没有根据地擅改文字”;李先生教书育人往往因事而发,因人而论,重视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有的放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颇具现实意义和警示性。宋史专家、华中科技大学罗家祥教授对李涵先生辽宋金元史研究的“时空”挑战性及深厚的学术功底作了补充,指出先生治学育人的筚路蓝缕、爱生如子的懿德风范,传承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唐长孺、吴于廑先生开创的严谨扎实学风。
唐宋史专家、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唐刚卯通过展示《墨兰图》、《墨竹图》等图片,勾勒出李涵先生高洁雅致、临风有节、宁折不弯的风骨,并分享了李涵先生与唐长孺、石泉、邓广铭等先生共同编订的课程讲义书影,回顾老一辈学者的合作,构成一幅声气相投的画卷,使人仰之弥高,观之可敬、可亲。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智勇教授、罗家祥教授、唐刚卯研究员
隋唐史专家、武汉大学冻国栋教授追忆了李涵先生的学术品格、精神与风范,认为李涵先生是一位非常纯正、品格高尚的学者,本着求实求真的学术精神,在辽宋金元史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留下了到目前为止都难以超越的名篇,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启迪后来者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冻教授还指出,李涵先生的学风、学术贡献和学术境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李涵先生的教书育人经验和方法论,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李涵先生对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做出的贡献,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世界史专家、武汉大学陈勇教授的致辞《难忘珞珈岁月,深念恩师教诲——写在李涵老师百年诞辰之际》(鲁西奇教授代读)将现场的思绪牵引回多年前的珞珈山上,展现出李先生授课育人时融洽、温暖的师生氛围。
上午会议的尾声,由石莹教授致辞。她深情追忆父母,感念父母经历了山河破碎的岁月,拥有厚重的爱国情怀,有理想、有信念、有良知,从没有放弃过希望与追求,永远保持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母亲更是把对学生培育的重视置于家事之上,将一生献给教书育人事业。
下午会议的开端是亲友发言环节,由石莹教授主持。首先播放了由李涵先生表侄婿吴起灼起笔、其女代为朗读的《忆恩师:二表姨李涵教授》一文,该文分初次见面、诲我不倦、生活关爱三个单元叙说了李涵先生在自己求学、任教路上给予的种种关怀与帮助。接着,李先生的姨侄何迪讲述了李涵先生和石泉先生的治史创见、考据功夫、严谨的学术态度给自己树立了榜样,以及从大学时期到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期间,李先生夫妇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姨姪王苗回忆了李涵先生对自己的生活关爱和工作指导。姨姪王蕾特别提到李涵先生治学尤为重视史料积累,虽历经动乱,仍细心保存下来大批老照片和信件,这些资料是激励后人进取的宝贵财富,是留给后人最好的精神纪念。
从左至右依次为何迪先生、王苗女士、王蕾女士
继而是李涵老师早年的学生和合作者发言环节。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提到:“我们纪念李先生既要有情感上的表达,也要纪念她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奋斗”,从李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学者对学术的信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年代,老师对学术的关心和写卡片的习惯也始终不辍。武汉大学王克陵教授着重谈及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相处时的惊喜感受。中央文献室沈学明撰文《纪念李涵老师百岁诞辰感言》(石莹教授代读),提到李先生夫妇遭受挫折却从不消极、不弃追求、不趋炎附势求取名利的人生态度。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刘经华教授撰文《难忘师恩》(石莹教授代读),回忆与李涵先生合作《范仲淹传》等著作时的研讨与交流,对涵师表达了深切感激。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徐少华教授分享了受教于李石两位老师的经历和感受,难忘两位老师对学生的真情,敬佩和感动老师爱生如子的品格和浓浓的家国情怀。晏昌贵教授回忆了李涵老师介绍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点滴,认为李老师的家国情怀属于儒家的入世情怀。华中科技大学雷家宏教授谈到研读李涵先生著作的体会,认为武汉大学辽宋金元史研究的薪火相传与李涵老师的为人处世、道德文章有很大关系,李先生传道有道、授业有心、解惑有方。
下午会议的后半场由张星久教授主持。李老师直接指导的5位研究生先后发言。武汉大学杨果教授《深切怀念李涵老师》(陈曦教授代读)总结了李先生的治学和教学历程,提炼出李老师治学的三个特点:一是严谨求实、立论周严,二是眼光独到、立意高远;三是善于从人物活动来看政治变迁。杨果教授还指出:“老师的一生是睿智、正直、慈爱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润物无声的一生。”张星久教授表示,“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在最苦难的时候仍然能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李老师这代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热忱和虔敬,给了我们无尽的启迪和力量”。吴怀连老师谈到,老师能够把辽宋金元连在一起综合研究,体现了她不同于传统的通史观念。高申东老师回忆李涵先生育人用心良苦,一是要求学生们多读书、打基础,坐冷板凳、下苦功夫,多做学术考辨;二是培养宽阔的学术视野,给学生开列的书单除了本专业书籍,还包括历史地理、历史文献、思想史以及其他断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论著,力求广泛。鲁西奇教授表达了对李老师的深切怀念,他说:“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其他直接受教、受惠于李老师的学生也表达了对李老师的思念。武汉大学申万里教授谈到李涵先生学术和生活方面的特点:学术上,擅长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放在历史大环境中探讨背后的历史问题;生活上,李老师对家庭有担当。武汉大学陈曦教授分享了接受李涵先生教诲的片段,表示要在李老师所奠定的深厚基础之上,在各位前辈老师的支持下努力前行。河北大学廖寅教授回忆了李涵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提携,如今他仍时刻铭记先生的教诲,勤奋治学,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在自由发言环节,石莹教授代读了两份感言:云南大学吴晓亮教授追忆李涵先生对自己学术成长的殷殷教诲;上海交大袁为鹏教授表示,“将永远铭记两位先生的教诲,从老师身上不断汲取精神力量,踏实工作、勤奋自学、为师门增添光彩。”
会议结束前,李涵先生之婿、武汉大学赵兴中教授表达了对岳父母家国情怀、学术追求的感动和敬佩之情,并代表亲属对办会与参会人员表示感谢。
朱雷先生的夫人田苏华老师和历史学院宋元史方向的部分博硕士生全程参加了会议。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虽远,余响不绝。李涵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遗产熠熠生辉,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