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晚,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吴翎君做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给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晚清史的一种新解读”学术讲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少军、左松涛、吴文浩等老师及近百名学生参加讲座。本次讲座是2024年秋季学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吴翎君教授主要研究十九世纪到冷战时代的中美关系史,特别是跨国企业、技术转让,以及中美政治和经济互动中的关系网络。本讲座主要是分享其新书《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近代史》(台湾联经出版2024年版)。该书将全球史/跨国史融入到中国近代通史的写作中,出版后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南京大学历史系胡成教授、美国佛蒙特州圣迈可学院王克文教授分别撰写中、英文书评,予以推介。
吴翎君教授以其新书中关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自强运动、中外交往等内容的书写为例,引导同学们注意历史写作的史观、方法与策略问题。吴教授指出,晚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历经系列战事、签订条约,多见“衰败”、“腐朽”、“无能”此类负面评价,她则尝试抛开单纯的道德褒贬,利用情境写作的方式,欲还原时人的行为、动机以及历史事件的具体情节,进而利用人的行为、动机、处境和结局诸要素,来定位晚清历史。她重点介绍了研究跨国史的方法,强调打破国族叙述的框架和单一叙事的方式,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中心观,而是采取国际史与全球史的视角,以“中国化”(internalization)与“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为坐标,重构近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关系。
吴翎君教授最后总结道,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在政治意义上真正成为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的一员,参与各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走向国际组织的大舞台;通商口岸的开放,传统中国由此产生全面的巨变,对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庶民生活都带来全方位的冲击;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加,中国也从全球经济网络的形成和资本、技术的转移中获益,同样外资企业也受惠于中国市场的开放。吴教授希望学者在从事历史研究时,可以考虑多从全球视角出发,重新梳理民族国家间的历史,以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全球意义。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皆意犹未尽,针对“跨国别研究的史料取信”,以及“如何从全球史视角看待宗藩关系与条约关系的盛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
最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吴教授的精彩发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