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考古” 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作者: 来源:历史学院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2-07-18

7月16日下午5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考古”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经历了14个中外专家的讲座和答疑、10组学员的主题展示以及圆桌讨论之后,在线上、线下参会学员及同行的见证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考古是近年来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研究内容涉及领域和学科非常广泛。近年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高度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为贯彻落实学校学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学术资源,提高学生对东南亚考古、历史以及相关前沿问题的认识,筹备举办了这次“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考古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

线上线下学员共同参会

本次交流会邀请到了14位国内外专家,其中国内专家6名,分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序):邓凯(广西民族大学)、阳阳(广西民族大学)、吉学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陈洪波(广西师范大学)、覃秀红(广西民族大学);国外专家8名,分别是(按姓的首字母排序):EaDarith(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Hubert Forestier(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Hsiao-chun Hung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Lâm Thị Mỹ Dung(越南国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Rasmi Shoocongdej(泰国艺术大学)、NheanSocheat(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Heng Sophady(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Valéry Zeitoun(法国巴黎索邦大学)。专家的25场讲座主题丰富,精彩纷呈,时段涵盖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地域覆盖东南亚大陆及岛屿并向其周边区域延伸,内容包括了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学史、考古发现、文化遗产、历史研究、人群迁移、文化与政治社会史等诸多方面,授课语言为汉语、英语和法语三门语言,绝大部分外文课程配有中文翻译。

越南国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考古系Lâm Thị Mỹ Dung教授讲述越南考古学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Hubert Forestier教授讲述东南亚和平文化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亚莎教授讲述华南与东南亚的岩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Hsiao-chun Hung教授讲述东南亚考古的几个重要问题


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校长Heng Sophady教授介绍柬埔寨文化遗产管理与教育


泰国艺术大学考古系Rasmi Shoocongdej教授讲述泰国考古学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做题为《华南与东南亚史前人群的扩散》的讲座

本次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招收了来自国内外18所大学的近40名学员参加,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同时也有许多同行参与了线上的讲座和讨论,场均人数稳定在60人以上,最高时有百余人同时在线。

在一周密集的讲座中,各位学员对专家引人入胜的讲座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了解了有关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的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及人群、文化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也向专家提出了不少问题并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讨论,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内容丰富的讲座也引发了学员们关于东南亚考古的未来方向、考古学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历史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思考,为今后开展东南亚考古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最后有10组学员精心准备,完成了关于东南亚史前考古、古代历史、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告展示,汇报了学员们一周时间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学员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广阔的学术视野、新颖的探索角度和清晰的表达思路,展示结束后学员们之间又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本次暑期交流会虽已落幕,但它在学员和同行中的影响热度依然不减。会后学员们将提交自己的学习总结报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暑期学校学术委员会将根据总结报告、小组展示汇报及综合表现评选出3名优秀学员和1个优秀团队,并为他们颁发证书和奖品。虽然一周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可以预期的是本次暑期学校学术交流会必将给东南亚考古相关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带来积极影响,为提升考古学及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构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大格局贡献绵薄之力。


(文 杨濡僖 王凤 / 摄影 娄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