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历史学院召开党委会研讨考古学科建设
作者: 来源:历史学院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2-04-25

4月25日下午,历史学院召开党委会,校党委巡视办第四巡视组组长楚龙强、巡视组成员汪洋等列席会议,院党委书记刘礼堂主持会议,学院全体党委委员参与学习讨论。

首先,刘礼堂书记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的成立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响应新时代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动作为。历史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论述为指导,服务于国家战略,坚守中华文明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

随后,李涛副院长对科技考古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表示,科技考古将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考古材料,帮助考古学家研究和解释遗物和遗存,进而理解人类文化。科技考古的主要研究领域包含材料鉴别与产地研究、测年方法研究、天文考古学、生物考古学、地质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地球物理勘探等。目前,多学科交叉成趋势,科技考古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和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迸发出新的活力。未来,科技考古将与考古学彻底融合,成为更好的“科技考古”,同时将继续引领方法和技术的前沿,在研究理论上寻求新的突破。

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考古系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李英华对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2022年的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她表示,研究院将继续开展考古学理论的探究、加强科技考古方向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推进考古学实证发掘探究、推动“一带一路”由“大写意”向“工笔画”演进。研究院将以入选国家古文字工程为契机,把简帛研究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简牍整理与研究重镇;以传承与活化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把文化遗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打造出国际一流的遗产保护工作实验室。此外,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将与敦煌研究院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办“敦煌石窟考古成果展”,并配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打造一流的考古学人才队伍,为国家培养急需的考古学人才。

余西云副院长表示,坚持历史唯物论,强调从考古实践、考古发现、考古材料出发,归纳不同地区具体的文化历史过程,重建不同地区各自独特的文化历史过程,因而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历史唯物论的考古学研究,强调考古学研究的实践性,强调从技术层面、从生业的角度,从生产方式层面来理解和阐释社会组织的变迁。要透物见人,根据考古发现的具体材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实事求是地判断其社会性质。他强调,随着年轻教师的加入,考古学研究领域拓展,科研实力增强,坚持中国考古学的优良传统,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建设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刘安志院长为考古学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的重要讲话精神,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更好的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二是发扬考古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激发学科内部活力,突破各学科自身局限,寻找新兴学术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三是建立中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必须根植于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传统史料的研究,提炼中华文明的基本理论,而不能照搬西方理论以解决中国问题,这使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考古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历史问题,因此作为历史学视野下的考古学必然成为考古学中国学派的鲜明特点。现代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真实可靠的历史不仅是塑造健全民族意识的根本保证,也是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保证。

最后,刘礼堂书记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构建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着眼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进轨迹,提倡考古学学科问题意识的全球化、研究方法的前沿化、技术水准的国际化。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以历史学院为依托,整合武汉大学物理、化学、生物、城市设计、土木建筑、大数据科学、测绘遥感等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力量,充分发挥考古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研究院“一带一路”考古成果显著,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的讲话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将“文化润疆”落在实处,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贡献中国智慧,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武大力量。